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

人與人疏離、斷裂『循環自殺 Suicide Circle』

 





 

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段嚇死人的影片,過了這麼多年再次看到這影片後,引發了我的好奇心,於是就去尋找電影。沒錯!這就是『循環自殺 Suicide Circle』當年被日本列為禁片,據說也曾掀起一波自殺潮。


    導演園子溫(我只看過他的美髮屍,直覺就是本片又會惡搞了)就是以那段臥軌自殺為整個故事掀起序幕,所有的自殺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那不相稱的快樂氛圍,導演利用怵目驚心的自殺畫面與愉悅氣氛產生的反差,帶給觀眾視覺、心靈上的強烈震撼。或許這象徵著日本的民族性,日本歷來就有切腹自殺的傳統,甚至二戰時期的自殺式攻擊,那是捍衛自己尊嚴的舉動,甚至是一種榮耀,死亡並不可怕,反倒是一種解脫,可將自己的錯誤、罪惡、痛苦一筆勾銷,並贏得尊重,即使在現代,相信這種潛意識的民族性依然存在,身上依舊流著武士的血,這不正是呼應本片所營造的反差感。


    本片議題相當契合時事,也可說是在探討社會病態與亂象,一方面由於日本的自殺率相較之下還是偏高,因此有探討此議題的必要,而由自殺延伸出來的問題是要觀眾去思考人生的意義;另一方面,則是針對時下年輕人(其實也不只青年,但青年是最主要的)盲目追求流行的行為進行諷刺。片中許多片段都呈現著冷調的孤獨、空虛與壓抑感,身在都市的人們被眼花撩亂的資訊所包圍,看似最有活力的地方,很諷刺的卻也是人與人連結最薄弱的地方,生活不斷地被快速的節奏所驅趕,壓抑而空虛的心靈輕易的隨波逐流,漸漸的被物化失去自我,人的存在基於與物連結,不再是與人連結,物是死的東西是可隨意放下的東西,與物的連結是那麼的脆弱、禁不起考驗,當連結斷裂時,同時也失去了人存在的意義。這也是何以小孩在劇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,那是一種象徵,意謂著長大即失去自己,更多社會的壓抑、更多的痛楚、更加的空虛,脆弱到居然被一群小孩所控制,或者說是玩弄,玩弄那最寶貴的生命。導演試圖傳達著這樣的意境,這部份的反差感呈現是我很喜歡的地方,有諷刺、有警惕,卻也有讓人陷入焦慮的危機。即使導演很刻意的在片尾安排一首有著十分正向歌詞的歌曲(Live as you please  )來對決前面的自殺歌(Mail Me   哈哈!我覺得蠻好聽的阿,這種歌當自殺歌是在惡搞吧 XD),且盡可能的將自殺拍得荒唐、好笑,而非沈重,但同時卻也有一種詭異的美感,這似乎無法阻止自殺潮的發生。


    但顯然的導演並不是要導出一部佳片,心靈、視覺的震撼才是導演所要的,無論是血漿、屍塊、人皮、切手指、頭放進微波爐等大量的血腥畫面,甚至醫院裡那種無意義的鬼鏡頭(囧),都再再的印證了這點。劇情上編排並不吸引人,懸疑、驚悚的氣氛、有深度的隱喻及題材,若沒有好的劇情搭配也是枉然,除了題材過於聳動外,這也是本片會招來如此多負面評價的原因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  5.5分
(若不是劇情太鳥,以拍攝的手法、議題、氣氛,絕對可以6分以上,再多優點都無法彌補這大敗筆)





ps.自從發了那一系列殺人魔的文章後,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影片都會提到,本片裡的自殺俱樂部頭頭就有提到006 Charles Manson和他的組織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